13.1 絕 熱
13.1.1 具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設備、管道及附件應進行保溫:
1 設備與管道的外表面溫度高于50℃時(不包括室內供暖管道);
2 熱介質必須保持一定狀態(tài)或參數時;
3 不保溫時熱損耗量大,且不經濟時;
4 安裝或敷設在有凍結危險場所時;
5 不保溫時散發(fā)的熱量會對廠房溫、濕度參數產生不利影響時。
13.1.2 具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設備、管道及附件應進行保冷:
1 冷介質低于常溫,需要減少設備與管道的冷損失時;
2 冷介質低于常溫,需要防止設備與管道表面凝露時;
3 需要減少冷介質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的溫升或汽化時;
4 不保冷時散發(fā)的冷量會對廠房溫、濕度參數產生不利影響時。
13.1.3 設備與管道的絕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保冷層的外表面不得產生冷凝水。
2 管道和支架之間,管道穿墻、穿樓板處應采取防止“冷橋”、“熱橋”的措施。
3 采用非閉孔材料保冷時,外表面應設隔氣層和保護層;采用非閉孔材料保溫時,外表面應設保護層。
4 室外架空管道絕熱層外應設保護層,保護層宜采用金屬、玻璃鋼或鋁箔玻璃鋼薄板。
13.1.4 設備和管道的絕熱材料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絕熱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設備及管道絕熱設計導則》GB/T 8175的有關規(guī)定;
2 設備與管道的絕熱材料燃燒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的有關規(guī)定;
3 保溫材料的允許使用溫度應高于正常操作時的介質最高溫度;
4 保冷材料的允許使用溫度應低于正常操作時介質的最低溫度;
5 保溫材料應選擇導熱率小、密度小、造價低、易于施工的材料和制品;
6 保冷材料應選擇導熱率小、吸濕率低、吸水率小、密度小、耐低溫性能好、易于施工、綜合經濟效益高的材料和制品;
7 用于冰蓄冷系統(tǒng)的保冷材料除應符合本條第1款~第6款的要求外,應采用閉孔型材料和便于異形部位保冷施工的材料。
13.1.5 設備和管道的保冷及保溫層厚度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設備及管道絕熱設計導則》GB/T 8175的有關規(guī)定經計算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供冷或冷熱共用時,應按經濟厚度和防止表面凝露保冷層厚度分別計算,并應取大值;
2 設備和管道的保溫層厚度應按經濟厚度計算確定,必要時也可按允許表面熱損失法或允許介質溫降法計算確定;
3 凝結水管保冷厚度應按防止表面結露的計算方法確定。
13.2 防 腐
13.2.1 設備、管道及其配套的部件、配件的材料應根據所接觸介質的性質、濃度、溫度及使用環(huán)境等條件,結合材料的耐腐蝕特性、使用部位的重要性、經濟性及安全性等因素確定。
13.2.2 除有色金屬制品、不銹鋼管、不銹鋼板、鍍鋅鋼管、鍍鋅鋼板、非金屬制品和鋁板保護層外,金屬設備與管道的外表面應采用涂漆防腐,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涂層類別應根據被涂物所處的大氣腐蝕環(huán)境以及被涂物表面材質選擇;
2 涂層的底漆與面漆應正確配套使用;
3 涂層施工方法宜根據被涂物施工條件選用,同時應保證涂層的安全可靠性。
13.2.3 外有絕熱層的設備及管道應涂底漆。埋地管道應進行涂料防腐,防腐等級應根據土壤腐蝕性等級確定。
13.2.4 涂漆前設備及管道外表面的處理應符合涂層產品的相應要求,當有特殊要求時,應在設計文件中規(guī)定。
13.2.5 用于與奧氏體不銹鋼表面接觸的絕熱材料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設備及管道絕熱工程施工規(guī)范》GB 50126中有關氯離子含量的規(guī)定。
在凈化車間中,風管風速的選擇不僅關系到系統(tǒng)的運行效率,也直接影響著噪音水平。為確保系統(tǒng)噪音在可接受的范圍內(通常為40~
高效過濾器(HEPA)是凈化車間裝修工程必不可少重要組件,它能夠有效捕捉和過濾空氣中的微粒物,保證潔凈空間內的空
食品廠無塵車間的溫濕度控制對于確保食品質量和安全性至關重要。食品廠無塵車間的溫濕度通常要根據具體的食品加工工藝和產品要求
交叉污染是潔凈室中的一大隱患,它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例如人員活動、物料傳遞、設備清洗和消毒等。為了防止?jié)崈羰业慕徊嫖廴荆?/p>